李建成之败的根本原因
图片
文 / 子玉
历史有一个真相,那就是,被选中成为某一时间区间现实场景的导演身份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强者,只是因为他们更多迎合了历史的需求,比如玄武门事变中的李世民兄弟,不能因为李建成失败了就认定他不如李世民,历史选择李世民更多是因为他符合当时现实对大唐皇帝这个角色的一系列要求。李建成的被否定只是因为他败了。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以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隶之。以次子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隶之。
李渊之所以重用儿子不仅是因为要将兵权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更多还是因为儿子们都符合为将的素质。李世民就不多说了,他后来通过秦王和唐太宗这两个身份标签证明了自己,而被历史在玄武门事变中淘汰掉的建成综合素质也不差。
据史书记载,建成“英武而仁恕”,其在李渊创业之初就是绝对的主力。在正式起兵之前的六月五日,李渊就派遣建成和世民率军去攻打西河郡,而这两人也是只用了九天时间就搞定了西河郡,又因为善后工作做得比较好,所以给李渊在当地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这里说一个细节,当时的唐军大部分都是新招的,而承担练兵重任的正是建成,被建成练过的唐军是“行伍整肃,人皆感奋”,这也是李渊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攻取关中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建成不仅能打仗,而且还具备练兵的素质,是标准的将才。
在接下来的霍邑之战中,建成和世民不仅坚定了李渊攻城的信心,且也是亲自冲锋,最终拿下了霍邑,斩杀了宋老生。
进入关中后,李渊父子又兵分几路各自独立作战,世民徇渭北,建成也和刘文静进屯永丰仓,收其兵五千守潼关以备关东势力对关中局势可能的干预。
可见,建成不管是在用兵关中的途中还是在关键的长安之战中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第一个登上长安城墙的人也是建成左军的雷永吉。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剧情,李渊先是立代王杨侑为帝作为过渡,然后在隋炀帝被缢杀于江都之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并立建成为皇太子。
被立为皇太子是建成人生的转折点,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他从此要更多应对政治,而正是因为他长时间脱离战场一线,所以才导致积累了巨大军功的秦王世民对他皇太子地位的严重威胁。
一般认为,建成在李渊打下长安之后就彻底告别了军事,直到后来为了制衡秦王而前往河北平定刘黑闼之乱,但其实,在这个时间区间内,建成也曾积累了一定的军功。
这里,我们对建成在这个阶段干预军事的行动作以总结。618年正月,李渊以建成为左元帅,以世民为右元帅,率军十余万,以救东都的名义企图占领洛阳。虽然李渊因为客观困难最终放弃了用兵洛阳的计划,但这也是建成的一个重要履历。从洛阳回来之后,建成就被李渊任命为尚书令。
武德二年(619),建成又将兵击司竹贼祝山海,平之。当时,凉州来降,也是建成率兵前往原州进行接应。武德三年(620)七月,李渊在作出用兵东都让秦王世民率军攻灭王世充的决定之后也同时命太子建成将兵镇蒲坂以防备突厥,而建成也在这期间击退过突厥的军事进攻。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由于李世民在战场上的出彩表现大家往往将唐定天下的功劳归在他的身上,但其实,李渊的战略规划、统筹指导,以及建成对突厥的钳制也非常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建成和李渊的努力,李世民也很难在前线顺利作战。
战争永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因为名将的明星光环而忽略了那些其它环节上的人。
武德四年(621),建成还讨稽胡,破之。
可见,建成在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军功,且有力地配合了前方的秦王。
图片
建成有力地钳制了突厥
图源/剧照
而且,建成的政治水平也不差,当时,李渊为了培养建成的能力将重要军国大事之外的工作都交给了建成处理,而建成也做得是非常出色,向外界展示了储君该有的素质。
由此可见,建成作为储君是受到了系统性的培养,文武双全。
只是,随着秦王世民军功的不断积累,不仅李渊感受到了威胁,建成的储君地位也面临严重威胁。一般认为,玄武门事变解决的是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李世民当时是同时解决他和父兄之间的矛盾。
而且,世民更多是将与李渊的矛盾转移到了建成身上,这才是建成和世民的矛盾为什么那么大的原因。
不过呢,建成和李渊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比如,武德七年(624)六月,建成为了应对来自秦王的威胁招募了长安及其周围的两千骁勇之士为东宫卫士,分屯东宫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同时,还让庆州都督杨文幹招募壮士送往长安,又密遣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罗艺)处发幽州突骑三百以卫东宫。
李渊在得知此事后不仅责骂了建成,还将建成的心腹王珪、韦挺、杜淹、可达志等人进行流放处理,以敲打建成。
只能说,玄武门事变之前的李渊父子是几股独立的势力,而建成和李渊由于利益一致绑定更多而已。
除了加强东宫武备之外,建成应付世民还打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牌,比如,将齐王元吉拉入了己方的阵营,还对秦王的心腹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进行收买,看看建成当时对敬德所说的话就能明白建成的苦心,建成对敬德的原话是:“愿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
对于李渊准备让秦王前往洛阳划陕而治时建成也及时进行了制止,因为,如果让秦王前往洛阳,建成将来解决世民的难度只会更大。而且,建成还可以利用其储君的身份优势对秦王府的精英进行抽调,比如,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离秦王府,将程知节外放为康州刺史。
可以说,玄武门事变之前秦王是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为什么陈寅恪会说玄武门事变是太宗一生中最艰苦之一战,原因就在这里,他所面对的对手非常强大。
为了说明秦王当时的艰难处境,我们可以用程知节的话来进行说明,当时,面对外放康州的任命,他是这样劝秦王的:“大王肱股羽翼尽矣,身何能久?”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玄武门事变之前建成为什么会那么大意,就是因为,他认为世民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可以说,只要他先动手,那么失败的必然就是世民,这一点魏徵也早就给他说过。
只能说,建成还是想通过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解决他和秦王之间的矛盾,以将影响降低到最小。典型动作就是,建成和元吉计划利用乌城军情让元吉将秦王府的精英尉迟敬德、程知节等都带走,这样,他就能非常轻松地解决掉秦王。
再说,东宫的人才储备也一点不比秦王府的差,比如,东宫文有魏徵和王珪,武有薛万彻等人。同时,幽州大都督卢江王李瑗、李艺等人也是建成的人脉,这些人也是非常忠诚于建成的,玄武门事变之后这些人蠢蠢欲动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而且,正是因为李艺等人的态度还导致了突厥的大举入侵,使李世民刚即位就遭遇了渭水之耻。
除了能力、身份、武力、人才储备等优势之外,建成后来也进一步积累了军功。刘黑闼二次作乱河北之后,李渊为了制衡世民就以建成为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皆受处分,得以便宜从事。最终,建成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顺利平定了河北之乱,积累了军功。
可以说,建成和世民的博弈,建成其实就是赢局,为什么李渊的那些小老婆们为了她们儿子的前途都在巴结建成,原因就在这里,她们相信建成会是最终的赢家。
只是,世民最终却在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前决定先动手,联络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玄武门屯军将领常何在玄武门做好了安排。
当时,得知情况的张婕妤也是紧急通知建成,但建成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最终陷入秦王的埋伏圈。
图片
秦王阵营决定先动手
图源/剧照
即使如此,要不是世民及时射杀了建成,他不一定就能赢,因为,太子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当时与副护军薛万彻,直府左车骑谢叔方在听闻事变之后是紧急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二千精兵赶往玄武门,随后就斩杀了敬君弘和吕世衡。而且,薛万彻当时还准备率兵攻打秦王府,要不是尉迟敬德将建成和元吉的首级向众人出示,秦王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只能说,建成是败在大意,低估了世民的反击能力。
不过,世间的事都是结果导向,建成被杀后其失败者的形象就只能被人各种解读,其真实形象也进一步淡化,以致于人们很难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李建成。
只能说,相比个人的成败,历史当时可能需要的正是李世民这种能平衡关东和关陇矛盾,解决突厥问题的选手,建成虽然败了,但并不能说明他这个人就没有能力。
关于建成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他在解决河北问题的做法上看出来。相比世民的武力出击,建成在平定刘黑闼叛乱期间是政治和军事的牌同时打,最终以极小的代价搞定了河北的叛乱。
再说,为什么魏徵等人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建成,就说明建成此人不仅极有个人魅力,也有一定的能力,是值得托付的人。
只是,相比秦王那种常年在残酷的战场上拼杀的人,建成缺少了作为政治人物的铁石心肠。
总之,解读建成和世民这两兄弟,我们最好还是不要以成败论英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前秦之亡,大体如此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